-
镜头里想拍穷,镜头外全是烤腊肉和Wi-Fi。
印度博主在云南高速拦车蹭饭翻车,反被自家网友喊“丢脸”。
仅占三成篇幅的事件:2025年4月下旬,三名印度旅游博主以“记录中国最穷村”为由进入云南昭通、红河两地;想省交通费在高速拦顺风车,被交警劝离两次;拍下的却是整洁院落、满桌菜肴、4G满格,剪进视频后却配文“贫困未解”。
剪辑曝光,印度评论区大骂“造假”。
七成立场由此展开——这类“猎穷剧本”早就不值机票钱。
第一,贫穷叙事在短视频平台仍是最快流量密码,算法偏爱冲突;第二,创作者把刻板印象当脚本,忽视五年乡村基建投入:昭通自然村光纤通达率98%,村卫生室医保联网。
镜头只要扫过太阳能路灯、垃圾分类桶,脚本就崩盘。
第三,最尴尬的是观众迭代:印度网民也刷得到云南民宿老板的vlog,对比之下,谎言失去时差。
跨文化拍摄应遵守两条底线:先付费,再提问;先对话,再开机。
乡村振兴的成果无人有权抹杀,傲慢不是通行证。
下一次,创作者是先做功课,还是继续赌观众好骗?举报
